1. 引言
预测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尤其是预测未来。——尼尔斯.玻尔
项目估算,通常发生在项目早期,在还没有获得充分信息的前提下,对项目所需要的工作量和工作进度做出预测,从而产生一组在可接受误差范围内的近似规划,是对完成项目所需成本的预测。
在基于互联网企业内业务方、研发方利益共担的组织组织环境下,通常研发项目的需求提出方为企业内的业务运营单元、需求实施方为企业内的研发交付单元,由于人员所属组织架构及关联职责定位等原因,在研发项目估算中常常面临如下问题:
Ø 业务需求模糊、简单一句话描述,研发无法准确理解需求、开展项目估算,ROI分析流于形式;
Ø 项目估算标准不统一,基于不同的团队成员能力、风险认知水平假设,估算结果如何在项目组内、并与业务方达成共识?
Ø 部分产品没有分批迭代实现、小步快跑聚焦MVP,产品整体投放后运营效果不佳,造成研发资源浪费。
准确的项目估算是制定项目计划、顺利实施项目的基石。为确保研发工作量评估结果的公正、可信,在项目估算环节我们引入项目工作量评议机制,收获管理不确定的“小欢喜”。
2. 评议原则
项目工作量评议机制,在基于适用的估算技术、规范的估算活动前提下,结合专家判断、同行评审等技术,考虑如下几个原则:
Ø 全面覆盖:所有有资源投入的研发项目均纳入评议管控,避免因部分项目未评估评议导致单项目和组织级成本管理失控;
Ø 专家资源:识别涵盖业务、研发、架构、研究院等多领域的专家资源,建立专家资源库,对项目估算结果开展相对独立的第三方专家评议;
Ø 分层实施:为简化操作流程,按照项目优先级,区分集团级、中心级两层级项目评议办法,组织形式和评议专家小组构成各有差别:集团级项目由PMO以专项会议形式组织开展评议,评议专家来自专家资源池;中心级项目管理简化,由项目经理组织、可结合立项评审会议或其他形式完成评议,专家主要来自项目团队、也可从专家资源池中选择,评议实施情况由PMO和SQA进行审核和监控;
Ø 评审决策:以德尔菲法为评审技术,匿名评议、多轮收敛;采用类三点估算法,决策评议结果。
3. 评议流程
评议输入包括需求文档和项目初始估算。
项目的来源是业务需求,我们以MRD(市场需求文档)作为业务需求的表现载体,其所包含的业务目标、预期价值、运营方案、业务规则等信息将支撑可行性评估,也为研发估算、产品落地提供支撑。
根据估算的阶段、精度区分,可以将项目估算分为量级估算、预算估算、确定性估算等:量级估算通常发生在项目启动阶段,依据其估算结果决策是否投资项目;预算估算根据业务需求、项目范围、和分解的项目WBS,基于活动、工作包所需工作量汇总项目整体估算,并匹配相应的研发资源;基于已知信息的更新、估算也是渐进明细的,估算准确性随项目进展而逐步提高,并在项目实施中优化研发资源配置、开展成本监控。
本文的评议以预算估算为输入,通常由研发项目团队来进行,基于对业务需求的理解,纵向理清业务流程、横向分解产品结构,犹如庖丁解牛、将需求分解为产品实现上的若干功能点,并基于功能点开展项目估算。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参考使用了类比估算、参数估算、自下而上估算、储备分析等方法,并按模板完成项目初始估算。
评议准备
评议准备包括专家选择、会前初次评议等活动,评议专家选择遵循:
平衡性原则:专家组结构为5+2,包括业务、架构、产品、开发、测试、用户体验、研究院,因相关性和资源可用性,前5必选、后2可选;
客观性原则:业务专家、技术专家选择归避本中心人选;
科学性原则:与项目产品有一定的关联性(如业务前台、中后台区分)。
在完成评议输入材料初审、选定专家后,至少提前两个工作日通过会议邀请形式发起评议会议通知。会议组织者会前与业务方核实项目范围分解与业务需求的一致性,并提前收集专家初评意见、识别偏差较大的估算项。
评议实施
评议会议遵循聚焦、高效的原则,旨在获取干系人对项目估算的一致意见。
会议组织者首先介绍评议原则,展示项目初始评估结果及专家初评识别的主要偏差项;项目组在介绍需求理解、项目范围基础上,重点就初评偏差项阐述估算理由,责任架构师可从产品设计合理性等方面进行补充释疑。会议中,评议专家也可就疑问点提问、并获取解释,以更新评议结论。为保障评议过程不受干扰,以德尔菲法匿名实施为参考,在完成双方答疑阐述后,现场清场仅留评议专家独立评议。如评议结果较为发散,未达到收敛标准,可邀请项目组补充陈述并实施二次评议,直至达到可接受的偏差区间。
评议结果采用类三点估算法计算,保留最大、最小值,最可能估算结果取剔除最大、最小值后的算术平均值,以保证评议结果的公平性。
结果公示及实施
评议会议组织者需在会后一个工作日内,公示评议结果,并以业务确认的评议结果作为项目成本预算基值,结合业务交付要求、研发资源日历,完成项目整体计划的制定。
4. 篇尾总结
正如侯世达定律所言,做事所花费的总是比预期的要多。即使完成了项目估算和工作量评议,因为项目独特性带来的风险,项目执行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成本偏差,项目风险管理是保障项目估算准确、有效控制成本偏差的有效方法。估算的目标是为了聚焦研发资源、提升项目产出,而非单纯地为了压降成本;因此,以合理的成本完成估算、更多关注产品实现和运营落地,才能更有效的实现价值交付。
本文作者|苏宁金融-杜磊
关于作者|苏宁金融研发项目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