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BOK®指南》第七版,有一个方法叫“价值流图”,一听里面有价值两个字,我就知道一定要小心了,因为这类词属于大词,有一种极富装饰性的阅读效果,很容易让我们逃避具体思考。
于是我觉得就要把这个方法拿出来,跟大家具体聊聊这个方法从何而来?又有何用?本文章中的图片来自书籍《价值流图-工作可视化和领导力匹配》。
一、价值流从何而来?
说到价值流,必须要提到的是“精益”。因为“精益”的普及离不开两本书《改变世界的机器》和《精益思想》。而“价值流”这个词最早见于《改变世界的机器》的书,也是这本书开了精益运动的先河。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是一种以顾客需求为拉动,以消灭浪费和快速响应为核心,价值流图就是基于此而诞生。
二、价值流是什么?
“价值流“是一个组织为了实现客户需求所采取的一系列活动。更广泛的说,价值流是指为了给客户设计、生产和交付一个物品或一项服务所必需的一系列活动,包括物质流和信息流这两个层面。绝大多数价值流是各种功能交叉的:把客户需求转化为物品或服务,需要经过组织中很多职能部门或工作团队的工作流程。
没有价值流思想,一个组织就无法开发起以客户为中心的流程,无法按照最能满足其存在价值的方式组织起来。价值流图是学习观察和解决完成工作过程中的不连续、过量和缺陷的实用高效方法。价值流图用整体的和可视化的描述方式促进对工作完成的深入理解,并设计出改进的未来状态图。
三、价值流图怎么画?
价值流图有两种,一种是绘制当前状态(这时就不要就去想,哪个环节要怎么做就怎么样,就是忠实的记录就好),一种是描绘未来的状态(涉及到所需要的改进及最终期望的状态等内容)。
常用的价值流图标如下:
最主要在图中会计算并显示的三个指标:处理时间(Process time,PT,制造过程中指加工时间)、交付周期(Lead time,LT),完成并准确率(percent complete and accurate,%C&A)。
处理时间也称为作业时间,不包括等待或延迟时间。
交付周期也称为吞吐时间,响应时间。(指的是当前的工作交到个人,团队或部门直至完成的时间再加上传递给下个人,团队的时间。如果某个工作在等待队列里放了6个小时,而后有人做花了30分钟,又搁置了一个小时才传递出去,那么这个流程块的交付周期是7.5小时。)
%C&A是最可变的指标,反映了每个流程的输出质量。(下游客户收到“可用”的产品或服务的时间百分比即可得到。比如某个正在执行的团队报告了信息不足,需要澄清或更正,还需要多加30%的时间才可以开始工作,那么本项工作的上游供应商的工作交付质量就是70%。这个70%指标就写在上游流程的贴纸上,而不是接收方贴纸上。)
以一个软件开发的变更流程为例绘制价值流图,在企业的当前状态下,在为期3天的价值流绘制活动中,总处理时间PT需要4.8小时(参考下图的右下角的总体指标情况)。
接下来,通过对过程的观察与调整,比如以前提出变更及需求需要使用工具Excel等工具,导致工作过多,其中交流沟通过于繁琐,于是全部转到Sales Force,可以消除30%的手工工作(PT)。只需要3.4小时(参考下图的右下角)。
《PMBOK®指南》第七版虽然只是对价值流图简单的介绍了一句话,但我们可以了解更多一些,总有可能会用到的时候!
本文由作者@刘世涵 ,项目管理实战专家
原创发布于管理圈,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