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一个项目是复杂还是简单的?是能预知还是不可预知的?
用传统的接力棒式的瀑布开发还是用敏捷的小步快跑?
人在职场,犹如置身江湖,虽然没有刀光剑影,但东闯西走不可避免。江湖对手就如工作中遇到的一个个的项目,当不知道该如何着手准备方法论时,PMBOK®第七版中有一个武器,就是您的倚天剑,就是您的屠龙刀。这个武器叫住:Stacey矩阵。
让我们从一个人说起:
英国系统科学家,哲学家和组织行为科学家拉尔夫·斯泰西(Ralph Stacey)一直致力于将复杂性科学的理论观念和方法"映射"到组织行为和管理中。
为了整合主流管理理论与复杂自适应系统,他提出一个内容,说明了决策和控制的适当形式取决于所面临的变化情况的性质。这个图表就是Stacey矩阵,全称叫做:认同和确定性矩阵Ralph Stacey's Agreement and Certainty Matrix)。这个矩阵原型是这样的:
这个矩阵帮助组织在复杂的、自适应系统中选择恰当管理行为的方法。从两个维度上判断:
1.横轴是确定性的程度。当我们可以非常确定地从过去推断和预测行动的结果。这个问题或决策也就接近确定性。而比如一个组织要切入到一个完全未知的领域,进行一系列与之前完全不同的业务,这就是一个不确定性极高的行为。
2.纵轴是认同的程度。代表团队或组织内关于问题、决策的认同级别。比如一个企业要切换到一个完全未知的领域,虽然不确定性很大,但如果不切换可能工资都领不到,那团队是否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这两个维度总结一下:
· 横轴(确定的程度):我懂就确定,不懂不确定。
· 纵轴(认同的程度):有“利”就认同,无“利”不认同。
正因为有确定性或者是认同性的不同,当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工作,面临着各种复杂情况时,就可以借助这个模型来选择相应的行为。请注意下图中的红色数字:
编号1:确定性高且大家都认可的工作。基于科学管理的逻辑,企业几乎都在解决这一类问题。使用从过去收集数据的技术并用之来预测将来。我们规划实现成果的具体行动路径,并且监控实际行为和计划之间的不同。在这个区域里,对问题和决策的管理实践是正常的。它的目标是重复工作,提高效率和效益。
编号2:确定性高,但不太认可。确定性高,但不太认可。在这个场景里,因为确定性是很高的,要解决的是如何让团队更好的认可这件事。比如有些变革,确定性高,但大家不太愿意。从而管理和相关方沟通的策略就非常的重要。
编号3:确定性不高,但大家都认可。这个场景里,因果关系就不太确定了,无法提前定义具体的道路,但团队都认可目标是朝着商定的未来前进,不前进就会被淘汰。当公司面临一些生死抉择,比如急需壮士断腕,切换赛道时,大家都知道这事必须做,但做了就一定活吗?不知道……所以需要一些敏捷或者精益的思想支撑工作的保持灵活,快速调整。
编号4:确定性不高,大家都不认可。在这个场景下传统的计划、愿景和谈判是不够的。这就是个混乱的区域,这里做什么计划或者大家有什么良好的策略都其实是在冒险。
编号5:Stacey把这个区域称之为复杂区域。传统的管理方法不是很有效,然而这是一个需要高度的创造性,创新以及打破过去创造新颖运营模式的区域。
# 与项目管理的关系 #
在Stacey矩阵的基础上, 启发了《敏捷实践指南》中适用敏捷方法还是传统预测方法的矩阵。矩阵的两条轴换成:
1. 横轴:技术的不确定性程度。
2. 纵轴:需求的不确定性程度。
图片来自于PMI《敏捷实践指南》
(1)如果一个项目,需求很清楚,同时实现的技术也很清楚(参考图左下角),那么就是简单的处理方法,传统的预测型生命周期可用。生活中很多这样的项目,如建筑工程,或申请开一家公司,流程清楚,按部就班执行即可。
(2)如果一个项目,需求不确定,但技术确定,就是 “繁杂(左上角)” 这个区域,适合采用增量型生命周期。需求是逐渐增加的。比如,一个 App 需要支付功能,但不知道使用者更常用哪种支付方式(需求不确定),可以先对接微信支付看反馈,再开通支付宝支付方式再开通银联支付方式。不管什么支付方式,技术是确定的,就采用增量型生命周期。
(3)如果一个项目,需求确定,但技术不确定,就是 “繁杂(右下角)”这个区域,适合采用迭代型生命周期。比如,有个需求是:App的主题颜色跟随手机壳的颜色变换。但是怎么实现?是通过眼角膜分析法、脑电波扫描法、自拍采集法、硬件采集法还是动态手机壳?需要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地去尝试、反馈、修改。
(4)至于“复杂”区域,需求不确定,技术也不确定,则用敏捷生命周期,结合迭代与增量型生命周期。小步快跑,保持灵活,拥抱变化。
(5)至于右上角 “混沌”的区域,不用考虑,无法处理。只有通过科学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等需求明确一些或者技术确定一些,再继续使用敏捷方法来实现。
从企业来看,以特斯拉为例,既有传统的架构部门处理“简单的”工作,比如:后勤运营等。也有敏捷团队处理“复杂的”工作,比如:每周会完成约20项的工程改动。包括新电池组、更新版本的安全及自动驾驶硬件等。至于 “混乱的” 不确定的工作,交给实验室吧!
本文由作者@刘世涵 ,项目管理实战专家
原创发布于管理圈,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