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夫将船开入广阔的大海,然后选定了一个位置将网撒入水中。等待了一会之后,他收起了网。当网里的水漏尽之后,他便能看到捕获的所有东西了。在网中,有大小不一、各种各样的鱼、虾、螃蟹、贝壳、海草、碎片儿,或者偶尔也能发现沉没在水底的珍宝,甚至是“美人鱼小姐”或“美人鱼先生”。收获颇丰,渔夫会将它们分门别类装入箱子,带到市场上。
同样的,在引导研讨会上,我们也会收获"海草"和"碎片",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有很多“噪音”和劣质想法,就在头脑风暴阶段切断大家的思路。事实上,头脑风暴的一项规则就是“没有不好的想法”。基于这样的理解,引导师要把所有的想法都记录下来,等待后续的评估。
在开始的时候,所有的想法都要逐字逐句记录下来。在这些想法当中,可能会浮现出隐藏的珍宝或很有价值的意见,会引发团队(或组织)的突破。
头脑风暴
头脑风暴工具的兴起源于亚历克斯•奥斯本(Alex Osborn)于1953年出版的《想象力实践》一书。从那儿以后,这个工具就被广泛应用于各类会议之中。在头脑风暴时,有四个需要遵守的基本规则,而这些规则在实践中却很容易违反。
白板研讨
四个基本规则
发散过程的步骤:
1.使用海报纸、白板或带投影的电子记录设备;
2.在呈现和记录观点时,确保每位参与者都能看到;
3.记得要记录那些动宾结构的句子,记录有意义、可操作的表述(即,记录SMART想法:具体的、可衡量的、可实现的、相关的和有时限的);
4.避免只使用一个词语来记录观点;
5.使用白板纸时,要用深色马克笔记录。在右侧留出一栏空白,方便后续对观点进行投票或修改;
6.收集到大量观点(或既定的时间到了)之后,就停下来。
收敛过程的步骤
7.如果在会议室有几组参与者同时进行头脑风暴,要互相分享观点,找出共同的想法,然后评选出最受欢迎的观点;
8.召开讨论,请大家澄清想法,并互相激发和补充观点;
9.将每组的清单中那些独特的想法整合为单独的一列,然后再开始进行收敛阶段的评选最受欢迎最高优先级的观点。
产生创新观点的方法
头脑风暴有很多种方法,例如使用随机词汇、通过图画来激发思考,运用逆向或对立思维来得到新想法和或相反的想法。
理论支撑
亚伦•柏林(Aaron U. Bolin)与乔治•纽曼(George A. Neuman)在他们的论文“交互式头脑风暴团队中的个性、流程与表现”中,强调了头脑风暴的优势,即在提升创新想法的数量与质量的同时,提升团队满意度、参与度与凝聚力。
他们同样强调了在头脑风暴团队中可能出现的三个流程方面的损失:
1.产出阻碍
产出阻碍指的是由于一次只能有一位参与者与团队分享想法而产生的损失。
2.评估恐惧
评估恐惧指的是由于害怕其他团队成员的负面评价而损失的想法贡献。
3.社会惰性
社会惰性指的是个体参与者看到有其他人在场会倾向于降低个人努力程度。
陷阱
1、在头脑风暴过程中,如果想限制想法的数量,一个常见的做法是限制活动时间。这可能会限制想法的质量,因为通常参与者会在头脑风暴的早期阶段,提出一些普通的众所周知的想法。
2、在收敛阶段,去掉重复的想法可能会让提出该想法的人感觉到不受重视,会导致他在后续活动中不愿再做贡献。
3、在解决问题的时候,避免在问题的症状层面做头脑风暴,这样很可能是在解决错误的问题。
4、避免在不恰当的利益相关者群体中进行头脑风暴,这可能会导致所实施的方案其实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小窍门
1、虽然简洁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参与者要准确地写出他们的想法。否则,想法有可能被误读或误解。使用SMART原则有助于强化所提出观点的清晰性。
2、为头脑风暴提供足够的时间,以便涌现出高质量的想法。为了在有限时间里产生尽可能多的想法,让参与者两两一组或三人一组分享他们的想法,去掉重复的想法,然后将小组中保留下的那些独一无二的想法,带到大组中来处理。
3、不要直接将重复的想法从白板纸上删除掉,选择写着最长清单的白板纸,然后将其他白板纸上的独特想法增加到这张白板纸上。这样做,能将所有小组的独特想法综合成一个清单。
4、在就问题的根本原因进行头脑风暴时,从问题的症状深入,不断询问问题产生的原因,直到找出根本原因所在,这样做很有用。举例来说,有个问题是“某活动的出席人数很少”。通过询问为什么会这样,问题的关键出在该活动安排在了工作日,而不是简单的认为该活动不受欢迎,要用其他活动来代替。
5、在头脑风暴的时候,邀请合适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很关键。举例来说,在头脑风暴“出勤率低的原因”时,邀请那些缺席者参与而不是邀请那些出席者就很重要。举另外一个例子:与客户焦点小组一起来头脑风暴他们对公司服务不满意的原因会更有用,而不是与公司的客户服务专员们来讨论这个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