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第一天,写下这篇备考记,也算纪念2017年参加的目前为止考试费最贵的考试。
报考篇——闲着也是闲着,找个考试来考吧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那样的时刻,觉得应该找点书来看,找点东西来学,找个考试来考,怀着这样的想法,又恰巧看到一位师姐在朋友圈分享她报名了9月的PMP考试,稍微咨询后,我报名了,一为充实自己的周末,二为拓宽自己的知识,三为工作中不可避免的接触项目,还有无数次听到“项目经理”这四个字。其实可能与大部分学员不同,我并非能把代码敲的飞起的码农,也并非信息化项目的项目经理,并且我大学还是学的是英语。
备考篇——一位没按老师备考计划来的学生
报名后,看到群共享里面的备考计划,曾也想过打印一张纸出来,提醒下自己标准版的备考计划,只是说来惭愧,至今还需要翻群消息才知道标准版的备考计划是几轮,哪个时间段要完成什么。
其实在9月份考试报考结束前一周,就报名PMP培训班(大概是6月底),当时想着时间紧,实在没法按备考计划考试前完成这么多轮复习,所以选择12月考试,一大结果就是,除来去蹭了蹭9月班的培训课,在12月班培训正式开讲前,PMBOK还没翻完一遍,汪博士还没买。所以,报名晚3个月的考试和早3个月的考试,其实没差多少,因为拖延症患者们对自己的仁慈是,一定要到那个时间点再开始翻书复习的。
看书听课:
在12月班正式开课前,我看完PMBOOK前11章,汪博士开没开始。杨老师开讲后,每次周六讲完,我都争取乘热打铁,自己回来再结合讲的东西读一遍PMBOOK上的章节,做到块状时间深度阅读。同时也开始读汪博士,大概是开课到三分之二,完成了一遍汪博士的阅读。另外,再做习题的过程,又会针对当词所作的习题章节,有选择性的看PMBOOK和挑看汪博士。所以总的说来,在正式考试前,完整的看了2.6遍左右的PMBOOK,看了1.2遍汪博士。
习题模考:
10月29-11月21,这个时间段完成了管理圈上的章节练习;11月18-11月19,参加了两次深圳班模考,两次分数分别是135和140几分, 本次模考前,APP模拟考的真题、专题没做,以及培训班发的纸质章节习题没开始。听完老师的习题讲解,意识到管理圈上的那些辛苦总结的点还是很有必要看一遍,基本当天回去就把管理圈上的图片翻了一遍。
11月20-11月1号,开始做发的纸质章节练习,最终在正式考试前完成了前面7个章节;
12月4号-12月7号,北京杭州出差,期间做了一套APP上的模拟题一;
12月8号下班开了点小差做了APP上模拟题二,晚上回家自己把PMBOOK上输入输出工具整体做了一遍最后的梳理和总结。总的说来,没有实行题海战术。
小结篇——有所付出有所收获
想用几个点来总结,不愿看上面啰嗦的朋友可以直接看下面:
1.怀着系统学习项目管理的心态,参加了12月考试,考前求过,没想着能拿5A,毕竟我的备考计划可能是标准版本的五折版;
2.基本上我所有的复习时间都是块状时间,比如晚上可以自己安静看两个小时,但离做到每天都看书复习还差很远;
3.上课很有用,老师的讲解有利于帮把PMBOK读薄,把碎片化的章节知识系统整合,减小记忆负担,同时提醒的考试注意事项很有用,比如initiating meeting and kick-off meeting的翻译问题,还有考试的思维方式;
4.自己看书的时候,会有意识的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逻辑,最后的的复习时间,有意识的用脑袋+纸笔回忆的方式大致回想了一遍所有内容;
5.又一次觉得知识是共通的,学了的说不定什么时候有用,学PMBOK过程中,竟然在一次面试别人的过程中,偶然的用到了这个知识。
6.一纸证书虽不能升职加薪,高分通过却也总是开心的,还有学的过程、学到的东西也总能或多或少充实自己。
最后,2018,祝愿所有的小伙伴们越来越好,谢谢布丁&杨老师&Terry,还有一起上课认识的那一两个小伙伴(因为真的认识的不多,哈哈),当然也希望自己能够遇见有缘人。
Wish all of you a happy and prosperous new year!
又是一年扬帆起航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