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想象一下,在美国,下面两种情况哪一种更容易导致人死亡?被飞机上掉下来的零件砸死还是被鲨鱼咬死?
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被鲨鱼咬死的可能性更大。相对于被掉下的飞机零部件砸死,被鲨鱼咬死的事件会得到更多社会关注,这样的事件更容易被人们想象起来,看过《大白鲨》电影的朋友印象会更加深刻。但事实上,死于掉下来的飞机零件个案是被鲨鱼咬死个案的30倍。
上述案例,我们通过经验或者电影画面,这些容易获得的信息来判断一件事情的发生概率,在心理学上叫做易得式启发。
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中,很多决策很容易被易得性启发式左右,形成易得性偏差。易得性偏差由认知心理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阿莫斯·特维尔斯基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最早提出的。卡尼曼认为人们在决策时,往往依靠许多简单的策略或经验法则,这些简单的法则被称为“启发式”。
最常见的三种经典的启发式:易得性启发式、代表性启发式、锚定效应。下面针对易得式启发偏差的概念和产生原因以及如何避免方面进行说明。
一、易得性偏差概念
指人们根据记忆中易于“获得的”事件的事例或者出现的程度来评估其频率、可能性或者事件可能的原因。
人们由于受记忆力或知识的局限,在形成自己的判断过程中,往往会赋予那些易见的、容易记起的信息以过大的权重,而对大量的其他必须考虑的信息“视而不见”,仅仅基于易见的,容易记起的信息作出判断,结果导致易得性偏差。
易得性偏差也被称为可得性偏差或易得性偏见。
二、易得性偏差产生的原因
1、信息的可提取性
调查发现,美国大部分人认为交通事故、谋杀、龙卷风的发生频率更高,但是统计数据证明,每年死于谋杀和交通事故的人数,只是死于糖尿病或者胃癌人数的二分之一,每年死于龙卷风的人数也没有死于雷击的人数多。之所以出现这种相反的状况,是因为凶杀案,交通事故等更容易被媒体关注和报道,让人印象深刻,人们对这种信息更为熟悉,在记忆中更容易提取。
⑴近期事件:最近发生的事情会比之前发生的事更容易被提取。
例如:前几天亲眼目睹路上有一辆小汽车自燃了,一段时间内总会觉得每辆车都可能随时燃烧起来。
⑵媒体传播:媒体喜欢追求新闻的爆点,如果是经常发生的事也就没必要报道了。
例如:各类媒体经常会报道飞机失事的案件,但到目前为止所有交通工具中,飞机的死亡率是最低的。据统计数据每十亿公里死亡人数为:飞机0.05人,公共汽车0.4人,火车0.6人,小货车1.2人,水路2.6人,小汽车3.1人,走路54.2人。
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约有125万,相当于全球每天有3500人因交通事故死亡。数据显示,每年还有几千万人因此而受伤或致残。
中国每5分钟有一人因车祸死亡,每一分钟有一人因车祸伤残,每天死亡280多人,每年死亡10万多人,车祸死亡人数占世界15%,且每年增加4.5%。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关于2014年的全球飞行安全统计报告显示,2014年空难造成641人死亡,高于2013年的210人。据统计(2011年-2015年)每年平均有371人死于空难。近日,一份新的航空数据报告显示,2017年是有史以来最安全的商业航空旅行年:全球只有111起事故和13人死亡。
因为媒体的过度关注和报道,再加上生动形象的照片,让人感觉到飞机很不安全,这种大量的媒体传播是造成易得性偏差的重要原因。
⑶个人经历:一个人如果亲身经历过的事件,往往会高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例如:如果一个人亲身经历过火灾,往往会高估火灾发生的可能性。一个人如果经历过某种疾病,也会高估这种疾病的发生概率。在记忆中更容易被提取。
⑷生动效应:生动性通常是指某事情非常具体和易于想象。有时候,某事在情绪上令人激动,或者事件之间在时间或者空间上的接近性,许多研究表明,决策者更加容易被生动的信息所影响,而不是抽象的、平淡的或者统计数据。
案例1:
准备换一台丰田车,查阅了很多权威资料,看了很多评论留言,都说开不烂的丰田,也关注了厂家及销量,基本确认此款车性价比很高。准备第二天就下单,不料当天晚上和一好友聊天时,好友说到:千万不要买日本车,太危险,容易被人砸车,我以前就是开丰田,自从上次西安"9.15"砸车者蔡洋事件之后,我都不敢开日本车了,太危险,车砸了不要紧,关键是把人砸了就麻烦了。如此鲜活生动案例,不受朋友的影响几乎不可能,肯定会有所动摇,甚至放弃此款车。
案例2:
被告(张三)在大年初三跟朋友聚会以后驾车回家,先撞到了一个停车牌,然后与一辆垃圾车相撞。但是被告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还没有检测,需要在当时这样一些证据的基础上进行判断。
原告认为:被告酒后驾车
被告认为:没有酒后驾车
原告:
平淡:在交谈的过程中,张三(被告)沿着桌子蹒跚而行,将一个盘子碰落在地上。
生动:在交谈的过程中,张三(被告)沿着桌子蹒跚而行,将一个蘸辣椒酱的碟子碰到了地上,辣椒酱在厚毛绒地毯上溅了一地。
被告:
平淡:垃圾车的司机承认,在晚上,垃圾车是很难辨认的,因为垃圾车的颜色是灰色的。
生动:垃圾车的司机承认垃圾车是灰色的,他说:“因为它成天在垃圾里面打滚,你觉得我应该怎么做,难道把它涂成紫色的吗?”
请你判断:
以你个人的观点,张三是有罪还是无罪?
如果你是法官,依据“无罪推定”,怎样裁决?
很显然,生动性的描述会更加具备可信度。
2、搜索集的有限性
当我们做出决策时,通常会搜索记忆中的搜索集进行判断,有的信息能够有效反应在大脑中,有的信息不能,此时决策主体会产生判断偏差。
心理学家就此项偏差做了研究:在书面英文词汇中,抽象词(爱情)和具体词(门)哪个更多?大部分人认为抽象词比具体词要多,但是实际上二者具有相同的频度。人们在回答这个问题时,首先是搜索这些词出现的语境,抽象词如爱情的语境比具体词语的语境更容易被想到,所以人们就做出了抽象词比具体词要多的判断。
人不可能做到全知全能,每个人都有自己认知的边界,因为经历事情有限和视野限制,导致了脑海里的信息有限,所以进行提取的时候就容易受到易得性偏差影响。
例如:你如果感冒了,普通人只能根据自己有限的经验判断吃什么药,就是因为自己医学知识有限,而专业的医生就可以更准确的判断病因并提供较好的解决方案。所以知识的有限性是造成易得性偏差的一种原因。
3、想象力
现实生活里,想象力是概率评估中的重要角色。某些事不常发生在人们的生活里,要评估这类事情发生的频率,无法从大脑中找到已发生过的实例,人们常常通过寻找相关的,容易被构建的例证,来评估此类事件发生的频率和概率、例证构建的容易性,并不能总是反应实际频率,容易导致偏差。容易被想象的事件,能够被认为更可能发生。对事件结果的想象并不能让人们认为其出现的概率更高,如果事件难以想象,人们对其发生概率的估计就会降低。
1978年,约翰·卡罗尔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对一个事件的刻意想象会增加信息易得性,从而使它看起来更容易发生,他用两个实验来验证。
1976年美国总统大选(福特pk卡特)的前一天。想象他们在当天晚上或第二天一早从电视上看到了总统大选的结果。
一半的参与者和进行如下想象:福特赢了
福特赢得了最后的大选,而卡特由于没有抓住几个关键的州而失败,福特最终赢得了中西部和西部的绝大多数选票,他一共获得了316个选举团的选票,而卡特赢得了222个。如果一州为单位来进行统计,福特最后赢得了32个州的选票,而卡特赢得了18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的选票。
另外一半的参与者进行如下的想象: 卡特赢了
卡特利用其在南部和东部取得的不可逾越的优势而赢得了最后的大选,福特尽管横扫了西部但也无济于事。卡特最后赢得了342个选举团的选票,而福特赢得了196个。卡特赢得了28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的选票,而福特赢得了22个州。
参与者不仅要想象这样的情景是真实的,而且还要同时想象获胜者胜利之后的演讲,以及失败者失败后的情景,然后,当参与者完成这样的想象之后,让他们判断最后的大选实际结果如何。
实验的结果辨明:想象福特赢的人认为福特成功概率更高,想象卡特赢的人,认为卡特成功概率更高。
卡罗尔认为:对给定结果的想象使结果更容易提取,同时也增加了对其发生概率的估计。
4、伪相关
人们对于两件事同时发生的频率的判断,基于两者之间关联度的强度,当关联很强时,人们会认为两件事常常同时出现。
在很多情况下,易得性启发式可以给我们提供关于频率和概率的准确估计,但是在某些情景下,它也会使我们的判断产生很大的易得性偏差。
例如:周恩来不抽烟只喝酒,活到78岁,毛泽东只抽烟不喝酒,活到83岁,邓小平又抽烟又喝酒,活到93岁,但林彪不抽烟不喝酒,只活了63岁。其实,这只是你的错觉。两件事仅仅因为同时出现或者别的原因,被认为两者之间存在关联的现象,在心理学中称为“错觉相关”。尤其当某些信息比较独特和不寻常时,更容易被错认为存在关联。很显然,领导人的长寿并不是抽烟、喝酒的功劳。这种错觉能帮老烟民们、老酒鬼们缓解健康焦虑,自然就被一些人说的煞有其事。
易得性是一种快速的直觉思维,人们通常根据相关信息的易获得性来作为决策的捷径。由于时间有限、经验缺失、知识匮乏和结果的严重性等因素给决策者带来了巨大压力。
这些压力使人们更倾向于利用直觉思维进行决策,然而直觉决策容易使决策者只利用本身知识、经验中易获得的信息,却忽视了其他对决策有重要影响的信息。这些忽视导致了决策者在做出决策时容易产生易得性偏差。
非常规突发事件下,个体对风险进行心理认知时,第一步是登记记忆系统,第二步接着对记忆中已有的相关信息、经验、知识等进行调用和重构,第三步对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以得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在记忆调用的过程中,由于易得性偏差的作用,个体对风险的评估会产生高或低的偏差,从而导致个体风险决策的偏差。
三、如何避免易得性偏差
1、本领域主动学习——打通认知深度
任何领域的常识、信息、技术、知识等都是多如瀚海,因此我们需要主动学习、不断充电,并要学习那些过去已经学习过的,但在每天所面对的信息环境中不常用、不常见而显得生疏、陌生的信息知识。通过温故而知新,使得信息、知识记忆犹新,不断扩大自己容易想起的知识,扩大易得性信息的知识面。
2、跨学科学习——拓宽认知广度
很多复杂问题涵盖了多个学科,所以要进行跨学科学习,查理芒格是一位跨学科学习的大师,可以按照查理芒格的四步学习法进行跨学科学习。
第一步:跨学科学习(经济学、行为学、社会学、心理学、自然科学、哲学等)
第二步:只学习重要学科重要思维模型
第三步:把思维模型进行跨学科组合,打造多元思维模型
第四步:刻意练习,组合进化,学以致用,不断验证迭代
只有具备了多学科的知识,才能考虑问题的多维度。
3、反复质疑提问——深入证伪思考
易得性偏差是基于容易获得的信息(而不是基于应该收集的信息)来做判断的。因此,不要为“易得”的技术知识和信息所左右,要深入思考、反复质疑、全面思考应该收集的所有信息和因素,避开易得性偏差的陷阱。同时也要花时间去收集和思考“不易得”的技术知识、信息和因素,将易得的知识和不易得的知识或信息一起综合考虑。可以问以下问题来避免决策偏差。
我的观点有哪些证据?我想到的是不是因为它更容易获得?
我做的判断是不是因为最近发生了某件事情?我对这件事情产生了情绪?
这件事情是否需要记忆和个人经验之外的信息,我从哪里搜集这些信息?
我的想法是零星的经验推断的吗?有没有进行建立一个分析框架,进行系统思考?
我的想法有没有受到媒体报道和画面感很强的因素影响?哪里可以找到更加客观的统计数据?
总结
既然易得性启发引起的决策偏差如此普遍,为什么还要继续使用呢?
第一:从成本收益角度考虑,我们成功了节约了时间和精力,节约了大脑能量。
第二:决策偏差中误差,可能是无关紧要的,不要过度重视。
第三:偏差可以被修正,例如,如果某人的好几个朋友最近都离婚了,那他对离婚率的估计可能会暂时偏高,但假定他的朋友们并没有继续不断的离婚,那么他的估计最终会和客观一致。
这个社会是一个复杂适应性系统。有常规事件有随机事件。常规性事件有规律可循,容易应对,非常规性事件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并具备偶然性和独特性的特质,很难预测和预防。我们可以用易得式启发去快速应对常规事情,而要以更加谨慎的态度去应对未来的不确定,认识到自己大脑的易得性偏差,才能最大化地规避决策陷阱。
参考资料
《思考,快与慢》丹尼尔.卡尼曼 中信出版社
浅析易得性偏差视角下的公知常识认定 刘耘
易得性偏差对大学生危机决策影响的实验研究 郭毅
本文由 @模型思维(微信公众号:ModelThinking) 原创发布于管理圈。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