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叫巩敏杰,在IT领域,有着十余年的软件设计、开发、维护、管理经验,目前在东软集团经营业务的过程改善中心,担任过程改善顾问角色。实际上更多是推广精益、敏捷相关内容。今天选择的这个主题,对我帮助很大,也来源于我以前的工作经历。
我从程序员做起,后来担任项目经历,部门经理。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台历一月份中那句话:“企业最大的浪费,不是请假,不是玩手机,而是做出的产品没人用。”
这句话其实来自于中欧商学院龚焱教授,原话是:“企业最大的浪费,不是员工上班时间刷微信,不是花了广告费没效果,也不是办公室租大了浪费,而是大家辛辛苦苦,加班加点做出来的东西没人要。”我发现东软的同事很多看了这句笑了,他们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实际上不仅仅是东软,而是很多很多公司,很多创新企业都存在这种问题。
我对这句话感触颇深。因为我也希望兄弟们努力做出的东西对社会更有价值,而看见有那么多辛苦白白浪费,真的很心痛。于是我就开始探索,有没有更好的方式解决这种问题。而精益创业打开了这扇大门。
以下将是本次分享的主要目录:
精益创业与传统创业的区别
传统创业模式:
【案例】
有个大牛小章,现年32岁,斯坦福大学毕业,世界500强公司工作6年,升任到高管职务,具有很强的研发能力和运营能力,也有丰富的人脉。
一天,他灵光一现,有个让他睡不着觉的产品想法。于是他毅然辞职回国创业。经过简单的商业调研,在完善的商业计划书,和良好的宣讲后,国内资本追着要给他送钱,最后拿了两千万的首轮投资。
于是,小章开始招兵买马,租超大办公室,构建一个为期两年的宏伟计划,并开始准备产品上市后,如何大规模复制。
看起来开局非常不错,有经验、有调研、有计划、有资金支持。结果如何呢,两年后产品投入市场后,根本无人问津。
我们把这种模式称为火箭发射式,他有什么特点呢?
以自我为中心,通常是“天才式人物+天才式想法”
高度控制的创业环境;
有限的参数+已知的数据;
可以对未来进行准确预测和分析;
问题的核心在于,它不是以用户为中心,而是以自我为中心。是一种自我自我为是的假象。
就像上图里,从A点到B点。我们通常认为用户需求已知,解决方案已知,即便有些微小曲折,也一定可以实现目标。事实上,解决方案真的已知么?甚至用户需求真的已知么?
为啥火箭发射式创业危险呢?很简单,你以为的痛点,未必是真的用户痛点。
举个例子,一家创业公司,发现大家常用QQ、微信、阿里旺旺同时聊天,切换来切换去很麻烦,于是决定做一款软件,加载你的各种关系网络,让你同时和各种好友聊天,听上去多美。结果他们吭哧吭哧做了大半年,让用户测试,用户说,我用QQ是和朋友聊天,微信故意屏蔽了老板,阿里旺旺都是卖东西的,分的明明白白,为什么要合在一起呢?这款软件推出后,市场毫无反应,用户根本不买账。
这就是典型的火箭发射式,自认为抓到痛点,制定了完美的解决方案,一切资源跟进、封闭开发,但按下按钮的一刹那,嘭——火箭炸了。
精益创业模式:
精益创业模式基本前提认为用户痛点和解决方案本质上都是未知的。(有没有需求不确定的例子?很多时候,用户也不知道要什么)
比如,上图中路径,开始预测从A->B,后来实际上可能到了D点,而且D实际上才能够解决用户的问题。
精益创业,承认用户痛点是不可预测的,必须不断试错,通过产品快速迭代不断纠偏,确定真实的市场需求后再放大生产。
我们再举个例子:比如韩国最大的社交软件,类似咱的微信,它有一条4-2原则,就是每开发一项新功能,只投入4个人,给2个月时间,这样可以小规模试错,如果没抓住用户痛点,就迅速调整方向再测试,这样不断循环,直到功能得到用户认可,才跟进资源扩大市场。现在这家公司已经非常大了,还在坚持4-2原则。
这是两种思维方式的差别。
一种认为都是确定的,一种认为都是待验证的;
一种以自我为中心,一种以用户为中心;
一种经常说“我认为”,一种经常说“我试过”。
当然,一种思维方式,不可能是万能的,后面我也会提到他的局限性。
什么是精益创业
在这里,我们把它先拆成两部分理解:精益+创业。
创业:
企业的本质是什么?本质是创造价值。一切创业的本质都是围绕着为用户创造价值进行的。创业者和创新企业,则从中获取一部分价值。价值创造是一切创业的本质。
任何一门生意什么最重要?
有人会说商业模式最重要,有人会说产品最重要,还有人说找人组团队最重要。这些其实都不错,但如果回归到商业本质,我认为被需求是第一重要的!做任何一门生意,被需求、被需要绝对是第一重要。因为只有被需要,你才有后面的事,不然找人、做产品、商业模式这些事儿都不成立。
--迅雷创始人 程浩
精益:
我们回到精益,什么是精益。其实精益来源于生产企业:丰田。具体故事大家可以去查一下。
那么如果用两个字来描述精益是什么,用哪两个字呢?就是试错。因为只有试错才是不断靠近成功的唯一手段。如果用四个字呢?那就是快速试错。一个事儿到底用一年试错,还是三个月试错,还是三个星期试错,甚至一个星期试错?这导致的商业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用七个字描述精益是什么呢?那就是低成本快速试错。当然只要不快一定就是高成本的,因为时间本身就是成本。
--迅雷创始人 程浩
按照上面所说,如果用八个字来描述呢?就是常说的:“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精益创业思维
那么两个连在一起,什么是精益创业?相信大家有自己的体会。具体定义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找。今天尽量不讲纯理论层面内容,但推荐大家线下多找找相关资料。
精益创业本身属于“术”的层面,是一种方法。大多数人会觉得只和商业有关,离实际生活比较远。实际上是恰恰相反,我们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是一个精益者,只是大家平时没有感觉到。
比如招聘时,就用到了。来一个新人,通过面试你考察完毕,然后开始上班,有个时期叫什么?对,试用期呐。通过使用,才具体了解这个人是否真的符合岗位要求,是否适合公司文化等等。
再比如,吃自助餐,没人上来盯着一样东西先吃饱。大家通常会找几个平常喜欢吃的,各选一点,然后你觉得哪个好吃,你再往死里吃,对吧?大家不要笑,这其实就是大家的普遍情况。我举这么多例子,想说明的是,大家虽然对于精益这门商业艺术没有那么熟悉,但是大家在生活中其实都是精益者。
我们接下来看,为什么要学习精益创业思维。
为什么要精益创业
可以看到,今年台历封面的主题,就是突出VUCA(乌卡)。谓VUCA(乌卡)时代,就是指我们正面对着一个易变(volatility)、不确定性(uncertainty)、复杂(complexity)和模糊(ambiguity)的世界。这样的变化虽然源自于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与广泛应用,但其变化速度、对我们生活和工作以及观念产生的冲击,却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比如,阿尔法狗战胜李世石,当时引起很大波澜。因为人们认为围棋除了棋谱,还有艺术层面知识,机器很难超越。现在,实际上有机器人写文章的,有机器人画画的,创作音乐的。甚至,0-AlphaGo出现后,人类的多少人经历的经验,都显得略有苍白。
现在想想,我们手里的现金放了多长时间了?因为基本不再用现金了。
开始时候是支付宝,那时候感觉很酷,认为它基本占据了支付的霸主地位。后来,微信是怎么与支付宝对抗,抢占市场的呢?这个很有意思,如果就是拼支付能力,两家都差不多,后来微信发明了微信红包,借助社交属性,可以说微信打赢了支付宝。
V 易变性:以前农业,几年的旱灾才会引起波动;但现在,想想用了几年,大家已经基本习惯了移动支付。
U 不确定性:通常也说黑天鹅事件。比如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
C 复杂性:是指过企业面对的竞争就是行业内的竞争,现在跨行业竞争,让你没有用武之地。比如杀毒软妹免费。
A 模糊性:指的是任何时候你都没有办法准确把握一件事情的边界。
对于个人,如何能更好适应乌卡时代呢?最好的方法是主动改变,主动学习,努力提升自己,不管在什么阶段,都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创造价值能力,而不是被动等待变化,如果真是这样,那我们就很被动了!
对于企业呢?企业也需要主动学习,而且是快速学习。精益创业就是一种这样的方法。
我们再看看程浩(迅雷创始人)老师分享的,企业5个不精益的地方:
首先企业最大的不精益就是问题找错,我总结了八个字叫“痛点不痛、刚需不刚”。
企业第二类问题就是把解决方案做错。
企业第三类容易犯的错误还包括闭门造车,也就是不跟用户接触,闷头自己做,一造半年一年,最后才发现做出来的东西没人要。
第四个不精益的错误是过早优化,也就是核心需求还没有经过检验就开始做其他的优化。
不精益的第五类问题是过早扩张,也就是在核心需求还没有得到验证的时候就扩张,去获得一些所谓的虚荣性指标。
--迅雷创始人 程浩
新创企业发展生命周期3个阶段
我们把一个公司的发展,抽象成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从0到1,创业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从1到N,发展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从N到N+1,转型阶段。这三个阶段需要的能力,其实大不相同。
3个阶段中,传统商业通常聚焦在后两个阶段,而对第一个阶段讲的太少。所以说,精益创业,聚焦在从0到1这个阶段。
如果我们把精益创业上升到思维层面,我认为在后面的两个阶段中,也可以应用。因为,在产品推广与运营阶段,仍有从0~1的内容。
精益创业的三大理论基石
接下来我们讲一下精益创业的三大理论基石
《跨越鸿沟》用户分为5大类,如何赢得早期大众是个难题。做法有:
单点突破
以点带面
聚焦与快速决策
跨越鸿沟过程中,找到那批天使用户,最为关键
让用户从最初,就融入创业过程中。
有些用户,他们对技术敏感,有创新贡献,他们不仅仅局限自己使用,还会积极解决痛点,并形成产品,甚至自己推广成为公司。
比如,敏捷强调用户参与到开发过程中,这些用户,属于领先用户。
创新者的窘境:解释小公司如何战胜大公司。(创造差异性,从边缘切入,最终进入主流市场)
360在杀入杀毒软件这片红海的时候,面对卡巴斯基、小红伞、金山、瑞星等众多国内外强敌,并没有采取诸如开发更优秀的杀毒引擎、采用更广泛的市场宣传等普通人会想到的竞争策略,而是另辟蹊径,从管理流氓软件这个其他杀毒软件厂商并不关注的点入手,迅速扩大了影响。接下来更是宣布全面免费,相当于自断经脉的做法,逼迫其他国内厂家放弃一年几千万的销售收入,彻底改变了安全软件行业的旧有秩序和玩法,成功地上位成为颠覆者。如果360不是采用“破坏性创新原则”,而是按部就班的进行客户调查、对竞争对手的产品benchmark、尝试研发所谓更优秀的杀毒软件,恐怕它最多也就能在安全软件行业分一杯羹。而以金山、瑞星、江民为代表的国内杀毒软件厂商,万万没有想到,延续了十几二十年的行业玩法,就这么瞬间被破坏掉。
--迅雷创始人 程浩
举例:
柯达,被数码相机颠覆;
手机,诺基亚被苹果颠覆;
QQ,让微信自己颠覆
精益创业逻辑框架
精益创业的起点是用户探索,通过探索用户痛点,寻找解决方案,接着进入用户验证,对痛点和解决方案进行科学试错和验证。
验证通过后,可以进入用户积累和公司运营阶段。在精益创业中,主要聚焦在前两个阶段。
用户探索:
定义基本假设:用户痛点假设和解决方案假设
停止推销,开始倾听
不断探索,积累认知
用户验证:
检验基本假设:痛点与解决方案假设
可重复、可规模化的商业模式?
热情的早期支持者
轴转:
如果没有用户,就轴转到发现阶段;
通过快速迭代,不断获取产品和市场的认知
轴转的关键在于快速、敏捷,以及把握时机。
“研发-测量-认知“循环
这里着重讲一下 MVP:
什么是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小可行性产品。
这里可以看上面这幅图,假设用户没有见过汽车。他需要一个从A快速到B的工具。我们如果按图中上面的交付,可能用户一直处于失望状态,只有交付后才开心些。而如果我们按照图中下面的方式交付,他每次都会给反馈,根据反馈我们逐步提供适合的工具,最后给了汽车,或许用户会尖叫。(当然在这个例子中,如果用户明确知道要汽车,或许第一种交付更合适。)
关于MVP要注意的几点:
• MVP针对早起的天使用户,他们容忍度高,甚至他们乐于反馈;
• MVP要足够小,小到刚刚解决问题就行;
• 不是所有功能都MVP,核心功能,待验证功能;
• 要数据收集,MVP的目标是验证,一定要收集反馈;
再举个例子:美国团购网站例子。
看看当年美国的团购网站GroupOn(高朋)是怎么做的。要做一个团购网站,传统的方法是要有门户网站,要有内容管理系统,还要有对账系统,每个月给商家结账。但是,当年还没有团购网站的时候,GroupOn(高朋)的做法很简单:每天只做一个商品,不用建网站,直接放到博客里头,用户喜欢的话就在下面留言,说我对今天打折的东西感兴趣,把我的邮箱给你,把打折券发给我吧,然后网站手动生成PDF格式的优惠券发给用户。跟店家对账也是,因为前期没多少店家,根本不需要建啥对账系统,就手动计算,虽然牺牲了一些精确性,但是前期的精确性没那么重要。这样看下来,GroupOn(高朋)好像一句代码都不用写,就验证了用户和客户,是一个很成功的精益创业案例。
精益创业的误区、风险与局限
误区:
精创思维不仅仅适合互联网企业(还适合所有对用户需求不确定的公司。)
小公司采用精益创业(大公司也照样适用。)
认为不适合中国(用户也在成长)
不相信用户(用户才是最好的老师,乔布斯也是因为对需求很有深的理解)
是被用户牵着走的,不是自己理想。(被一种强有力理想驱动的,并严格测试每个理想的每个元素)
风险:
用户对团队信心的风险(合同)
竞争对手风险
质量对产品品牌影响
打击团队自信风险
五个局限:
首先,不是任何事情都要做MVP。关键要验证的点做MVP,常识性、价值不大的不需要做MVP,因为做MVP是有成本的;
其次,有时做MVP会让你错失一些机会。竞争非常激烈时候,可能发现机会要赶紧拼一把。
第三点,产品的需求越明确,场景越明确的, MVP 就越少。(硬件也有MVP,比如3D打印一个等等)
第四点,精益会给创业者造成一些感知上的误区。那就是产品最重要,其他一切都不重要。
第五点,精益还会带来一个副作用,那就是“习惯性放弃”。绝大多数的好产品都是改出来的;
精益呢,过于强调了试错和转型,使得创业者认为成功之前一定会经历很多失败,从而习惯性放弃。我想说的是,在很多情况下,坚持和放弃,或者坚持和转型并没有很严格的区分界限。我当然也希望有,这样创业就简单多了。
精益创业的启示
我们永远无法完全准备好
克服“过度准备“的惯性,向前一步,先把事情做起来;
把批评当做一种信息对待
克服“自我防卫“心态,乐于接受反面意见,并自我判断如何改正
对产品不断修正
克服“沉默成本“的固执,有勇气否定并重新构造自己的产品。
敢于舍弃自己的付出。
生活应用:
比如:
写一个方案:先写大纲
看一本书:先看序言和目录
跑步:先跑起来,再逐渐购买专业装备
总 结
如果说今天分享,最希望您能记住的一页,那就是这幅图,这是一个循环图。
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低成本,快速试错
快速试错
试错
除此之外,也希望能把精益创业的思维方式,带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
克服“过度准备“的惯性
克服“自我防卫“心态
克服“沉默成本“的固执
关于精益创业,再推荐几本书给大家。
最左侧是龚炎老师的精益创业方法论,今天讲解内容中有一部分是来自这本书。最右侧创新者窘境,是比较好玩的一本书,讲解小公司如何撼动大公司。
在它副标题上,写着,即使我们把每件事情都做对了,仍有可能措施城池。想想诺基亚,想想杀毒软件被免费的冲击。因为这是一个乌卡时代。
交流环节内容
问题一:对于我们现在比较多的解决方案项目,如何实现精益?快速识别客户需求、快速迭代?
答:如果说解决方案项目,是给用户提供解决方案,那么我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做到的就是真正的了解用户,然后真正的解决用户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实践精益呢,其实。也就是用户探索和用户验证这两个阶段。用户探索会提供很多的方法。比如真正的做访谈或者通过观察,识别用户真正的需求,这个时候我们不仅仅是听用户去说什么。而是去看用户到底怎么做,甚至我们可能亲自上手去做。
对于快速迭代,其实很容易理解。如果识别到用户的需求。我可能会尽快的先做出一个方案。这个甚至不叫方案,因为如果是方案,可能都不MVP了,我们可能尽快的。先给用户使用上。用户觉得OK后,我们再去把它完善。
补充问题:基于比较成熟的产品然后做一些二次开发的项目,客户会不断的提变更,成本无法控制啊。而且不断的修改代码,质量会受到较大影响。如何精准的识别客户需求,最好有一些精益的方法推荐。
答:客户不断的变更,就是上面文章中分享的从a到b到c到d的过程。因为。如果客户他不知道要什么的时候,那么他肯定会变化。其实在变化的过程中,就是我们早点儿探索到底是要什么,或许。对我们以后会有很大的帮助,也就是会节约。因为后期的变更成本太大了,所以它也解决浪费的问题。
那么关于有没有一些更好地来识别客户需求的方法呢?其实传统的也有一些。在精益创业中提到很多,如头脑风暴,用户访谈等等,可以找很多方法都可以用。
问题二:快速迭代的质量怎么达到最大保证?
答:这是一个好问题。因为在讲风险里或者是讲注意事项时,也说过这个问题。就是快速迭代过程中,不太注重质量。相反他更注重功能。我们的目的是做验证,要找到真正用户的痛点和解决方案。但是,在之后的实现的过程中,如果已经确认是这样的,那么仍然重视质量。传统的质量管理方式也仍然有效。
补充问:以牺牲产品质量,达到0-1的试错过程。因为是试错,所以,不能考虑产品成熟度,只验证是否满足用户真实需求。
其它人回答:我补充一句哈,精益创业过程中快速迭代不是舍弃质量,而是在质量和市场之间做一个平衡,所以一般会建立一个质量标准,不达到这个质量标准是不能发布的。
编辑补充:实际上MVP要看目的是什么,在待验证的环节必须保证“质量”(这个质量不一定是代码)。比如在讲国外团购网站高朋的例子,他们甚至没有写一行代码,而是验证极致的流程和商业模式。如果是实现过程的MVP,可以对要实现的内容有选择,但对于选择的内容,必须在范围内做到极致,这样才能达到验证和学习的目的。
问题三:ToB和ToC都适用精益吗?都分别要注意什么?
答:ToB和ToC都可以使用精益。因为时间关系,这里不具体细讲,不过,推荐看这篇文章。 《老司机用14幅图带你读懂精益创业》
问题四:请问,精益在减少浪费方面,有哪些实践?
答:在这里我们讲的是精益创业的内容。在商业的过程中,精益创业更聚焦在从0到1的创业阶段:用户探索和用户验证。在这个阶段中,如果我们方向找错了,那后面再努力、再加班儿,兄弟们的辛苦可能都白干了。
还有一个概念叫不靠谱的三次方。因为用户需求真的靠谱吗?解决方案靠谱的吗?还有我们做出的东西靠谱吗?那么如果三个不靠谱都加起来,就是不靠谱的三次方了。所以,只有我们把产品做出来,解决了用户实际问题,才能有后面1~N的过程。
具体的实践方法集中在探索阶段和验证阶段,比如探索,除了访谈、头脑风暴,还有五个为什么,原型法、观察法等。验证方面有MVP、快速验证等。还有测量方法,如AB测试,灰度测试等等。更多实践,大家可以自行查找啦。
问题五:对于一个庞大复杂的旧有产品的改造,如何应用精益思想?
答:这是一个好的问题,因为我们不可能总来创造一个新的产品,那么对于旧有产品改造是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我的建议是这样的,对于一个产品。我们可以去问用户或者观察用户呀,找到他们真正的核心痛点,在这个痛点上改造某些功能、某些体验。
而且我们可以试验出,新的方案在旧产品上有没有更好的方式。是不是解决了用户的痛点,或者说提升了用户体验或效率等。总之,我们还是在关注于用户的角度。是他想要改造不是我们想要改造。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东软卓越效能社区”(ID:neusoftecoe),作者 巩敏杰 。
管理圈经授权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