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想写这个话题了,一直没有找到特别合适的时机。最近因为回顾了工作总结,对向上管理也稍微琢磨了一下,今天就整理一下心得体会,供有需求的酱友参考。
在聊这个话题之前,我们需要澄清两个紧密相关的认知。我们想搞清楚向上管理,需要分别先拆解“向上”和“管理”,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向上管理”。
01 思维误区
首先看“向上”,可能大家的直观反映就是向上级,也就是管理自己的老板,做到让老板满意。如果以这种心态去开展向上管理,恰恰很难真的让老板满意---毕竟只聚焦于老板本身,围着老板的需求转,一旦老板的需求是错的(或者偏差的),或者说我们的工作结果不出彩,那么不管怎么去管理,最终的评价都不会太好。所以,在对“向上”的理解上,我们需要重新锚定。
接着看“管理”,很多伙伴会觉得“管理”是领导者的职责,管理的前提是权利,是签字、拍板或者考核,自己人微言轻,没什么可以去管理的,只有被管理的份。这种认知也是相对比较狭隘的,管理并非是去“管”,而是运用知识、工具、方法论实现目的的一种方式,并非是利用权力强制去安排。所以对于管理的认知,我们也需要重新理解。
02 认知锚定
1. 怎么理解“向上”
职场上的“向上”,其实有更广泛的含义。除了直属领导,资历更丰富、经验更深厚、甚至入职更早的同事,在职业位置上讲都是我们的“上”,也就是看起来比我们“更资深、更专业”的人士,我们如何调整认知及工作方式,保障自己与之能更好的协同。或者再直白点说,整个职业侧的生产关系管理,其实就是包含自我管理(管自己)、团队管理(管下属和同事)、向上管理(领导和同事)。所以在思考向上管理时,我们不需要聚焦某个领导本身,应该更清楚自己这个岗位存在于什么样的组织关系中,有哪些工作渠道,同时明确各渠道的目标是否理解一致。良好的工作关系管理应该选取适合数量的渠道(不可能面面俱到、雨露均沾),着重处理跟自己强相关的渠道关系。
2. 怎么理解“管理”
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管理的本质是决策,延伸来看,帮助组织、团队、个人做出了决策,那么就是对组织、团队以及个人的一种“管理”。所以不管我们身处什么岗位,岗位本身具备的决策权就是天然的管理职能。从现代管理学视角而言,管理的职能范围包含计划、组织、沟通、协调、领导和创新这6类,所以不管任何岗位,职能拆解出来都会包含管理的范畴。所以我们应该重新理解管理,不断从本质工作出发,探寻属于个人的管理经验。
3. 怎么理解“向上管理”
此时再回头来看向上管理的概念,向上是范围,管理是方法,向上管理的本质,是通过管理的知识、工具和方法,更好维护向上的渠道关系,从而共同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所以向上管理至少包含3层意思:
① 环境调研:了解自身所在的企业、组织、团队的文化、业务、模式,了解组织工作内容范畴、工作价值、组织关系,了解自身岗位的要求,以及具体的评价标准,这是做好职业管理的基础调研。
② 渠道关系:着重识别与岗位有关的渠道,明确协同的方式、目的,了解这些渠道的干系人的工作方法、性格、侧重点,这也是最好管理的关键所在。
③ 自我管理:良好的自我管理是向上管理的前提条件,我们需要让事物按照设定的规划来运行,前提是自己有非常良好的职业操守,严谨的工作习惯,礼貌大方的待人接物,这样才有可能赋能渠道关系,从而从各种关系中获得正向的反馈。
所以,想要做好向上管理,需要不断反思、总结以上的三个要素,同时,杜绝任何“讨巧、走捷径”的行为,牢记酱缸老刘的一句话:先慢后快。
03 场景分析
如果你已经完成了以上的工作,那我们可以从场景出发,详细剖析如何做好向上管理的策略和步骤。
场景一:直属领导管理
直属领导是决定我们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角色,同时也是保持我们职业稳定的关键因素(毕竟很多人离职就是因为直属领导)。对直属领导的管理其实是难度最低的,毕竟跟领导是一个团队的,属于职责上的“利益共同体”,这在思维意识上本身就是合作而非对抗的。但很多人觉得困难,是因为做了很多“无用功”,比如故意下班很晚让领导发现你很努力,参与领导的个人生活加强亲密性,又或者是顶下一个雷,解救领导于危难……看似捷径,实际却走了个远路,因为领导想要什么,领导想从这个岗位、这个员工身上获得什么,这才是最值得思考的问题。
职场如战场,能从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当上领导,绝不仅仅是运气和勤奋,更多的是认知水平或者专业方法,总有一样是超出普通人。但不管这个特长到底是什么,作为一个理性人,领导对于员工的诉求一定是基于位置本身的,展开描述一下包含以下以下方面:
① 这个员工得能干活,产出稳定,而且比较靠谱
② 这个员工的情商高,态度好,不能让我操心
③ 这个员工最好少提乱七八糟的需求,但有困难也可以找我,最好是能说清楚需要怎么帮忙......
总结下来,领导最需要的是产能和人品,这两样做到位了,跟领导关系是否亲密并不是很重要,相反打好了基地,才能越相处越舒服。所以对于直属领导,我们需要做好三方面的管理:
① 目标管理:需要站在领导角度去思考,目标是什么,同时想清楚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以及目标为什么这样设定。如果洞察足够细致,还应该尽可能多的研究公司、组织以及战略相关的内容,找到目标的“背书”,明白为什么做才能更好的去执行。
② 期望管理:满意度是一个相对的值,领导对于员工的满意度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一般是参照在他印象中的那个“你”进行确定。试想一下,他认为你是王者,但一番操作下来只是青铜;或者他认为你是废铁,但你却表现出青铜的水平,虽然两个都是青铜,但给人带来的感受(心理落差)是完全不一样的。期望管理的前提是要搞清楚领导的期望,试用期、短期、长期以及未来,期望取消的波动是完全不同的。(懒就不放图了,大家可以自己脑补期望曲线)
所以比较稳妥的方式,就是给自己留有余地和空间,在没有完全掌握环境和目标之前,可以进行适当的收敛,保存一些实力,冷却一些“期望”,在适当的时机再逐步释放。
③ 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就是一种不满足现状、居安思危的精神,不管完成什么工作,都应该下意识进行一下风险识别,这样做是不是会导致什么问题,概率有多大,一旦发生这种问题如何去应对,促成思维完成自洽的闭环。对于领导来说,眼前的大饼虽然香,但是一个个看不见的大坑更让人焦虑~相比较领导层的“思”,执行层的“做”反而更容易看到问题和麻烦。在工作中加入这个层面的内容,帮助领导解决很多“后顾之忧”。
场景二:其他渠道关系管理
相对于直属领导的管理,其他渠道关系的管理比较错综复杂。一是因为大家并非利益共同体,很多时候的协作并没有统一的目标;二是同组织内还有很强的竞争关系,奖金、晋升的名额就那么几个,所以在协作上更不会“毫无保留”(这里并不是腹黑哈,被职场毒打过的人应该都有所了解)。那么这种情况下做好向上管理,难度就非常之大,非常考验能力、眼界、情商以及一点点运气了。
总结一下行之有效的策略:
① 利他思维:这一点尤其适用于新手小白,初入环境本来就是要拜码头,这一点融入成本是无论如何不能小气的,但拜码头不是请客吃饭,而是多多利他,甚至帮前辈打打下手,一方面是帮助了对方,送出了人情,另一方面也能借助前辈的视角更好的了解公司,组织还有一些人际关系,运气再好点还能听到很多“弦外之音”。寻求帮助前,先主动给出一些帮助,更有利于融入组织。
② 空杯心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职场上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能力,所以心态上一定不能“轻视”任何人。术业有专攻,保持空杯心态,遇到问题不要拖着、藏着,大方表达出来,通过沟通交流让彼此变得熟悉起来,在工作磨合中成为合作拍档。
③ 工作习惯:此前写过很多关于工作习惯的文章,如打工人都应该养成的7个职业习惯,打工人职业成功3要素,都是有助于健康职业发展的细枝末节。做好自己,提升能力,打牢基础,才能让自己适应更多的环境,适应各种各样的“上层关系”。
这篇文章的视角也许跟其他作者的看法不同,是根据自身经历总结的一点经验。非常幸运的是遇到的几任直属领导都非常nice,教会我非常多的认知和方法,也一直受用至今。所以向上管理并非直接从管理的视角出发,而是先做好自身,纠偏思维,提升认知,学会从底层去思考一些本质问题,利用自身的气场和智慧不断“微管理”,让整个“工作场”正向赋能自身的职业生涯。
以上,希望给大家一点启发~最近思考方法论少,思考人生多,后面可能会更一更,如果想看,可以点个赞~
本文来自公众号:一个酱缸(ID:jiang_20200304),作者:知行合一的酱
授权发布于管理圈。